跬步千里

跬步千里。

跨越京汉铁路的钢木桁架天桥:《民国石家庄图影辑考》之二

《燕赵晚报》2020年5月31日,

□特约撰稿/李惠民

桥西与桥东划分界标到底在哪里?

近代石家庄最早的城市行政区划是分为桥东区与桥西区,那么桥东区与桥西区划分的最早依据是从何而来的呢?不少论著都认为,1907年建造的大石桥作为石家庄城市标志性建筑,不仅是市区跨越铁路最早的陆桥,也是作为划分桥东与桥西的最早依据和界标。

其实,近代石家庄由一个蕞尔村庄演化为一座新兴城市,形成桥东与桥西的行政分区,有一个逐渐成长发展的过程。

清末获鹿县行政境内分为五路十区,石家庄村属“正东路”的“休门区”。20世纪初,京汉路与正太路在石家庄村东交汇,形成了铁路交通枢纽后,出现了商贾云集“益形繁华”的局面。于是,获鹿县将石家庄从“休门区”中独立出来,自成独立的“特区”,获鹿县警察局派出了警士数人维护地方治安。

民国初年,在石家庄正式设立警察分驻所。伴随着石家庄区域性商品集散中心地位的形成,民国十年(1921),石家庄警察派驻所又被提升为“警察局”。20世纪二十年代初,石家庄虽仅限该村一地,警察局在辖区内设了三个警署,西区警署设在大桥街西头,南区警署设在大同街,东区警署设在铁路东小街,当时还不包括休门村、东北栗村、西北栗村。

民国十四年(1925)初,石家庄警察局与休门警区分驻所的事务合并,进一步提升为石门警察厅,同时将休门村、东北栗村、西北栗村纳入石门警察厅管辖范围。石门警察厅将桥东、桥西划分为两个下辖分局,一个分管京汉铁路以东,一个分管京汉铁路以西,真正形成了桥西警区、桥东警区的行政管辖权属。

总之,桥西区与桥东区的实际行政分区界限,以京汉铁路为划分界标。大石桥本身也位于京汉铁路的西侧,属于桥西区。如果非要说桥东区与桥西区是以大桥为界标的话,那么这座界标大桥应该是跨越京汉铁路(1928年6月至1949年9月改称平汉路,以下统一用京汉铁路)的钢木桁架结构天桥(见图1),而非正太铁路的大石桥。


■图1:跨越京汉铁路的石家庄钢木天桥(来源: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整理并公布的《华北交通写真》档案)。

何时修建的跨京汉铁路钢木天桥?

图1照片拍摄时间在1940年冬季。这座火车站北侧的钢木桁架结构天桥,横跨京汉铁路六股轨道,全长83.6米、宽4.5米、高5.7米。天桥分为正桥和引桥两部分,正桥全长为34米,引桥又分为底段引桥与上段引桥两段,底段引桥坡度为60度,上段引桥坡度为20度。这座天桥西侧的引桥,与正桥方向一致;但天桥东侧的底段引桥略向北转。摄影者站在这座天桥东头的北侧拍摄,由于相机角度与道口班房遮挡的原因所限,照片中西桥头未被摄入镜头,天桥整体画面拍摄得并不完整。

据历史资料记载,这座大桥有多种称谓,日伪当局曾正式命名为“石门陆桥”,而当地百姓习惯称为“大木桥”,还有的叫“天桥”。这座天桥的西桥头与繁华的大桥街东首相连,天桥的东桥头与正东街西首相连。桥上走行人,桥下走各种车辆。作为横跨京汉铁路的大桥,它才是石家庄的“一桥跨两区”的“分界天桥”。

石家庄京汉铁路车站北侧的这个道口,一直是人流和车流较大的一个平交道口,京汉铁路在此设立专人负责看守。当时媒体报道称道口栏杆为“栅栏”,称这个平交道口为“车站北栅栏处”。每当列车通过前,看守者将栏杆放下,阻止行人与车辆行驶,待列车通过后,再抬起栏杆,让行人与车辆通过。

随着正太铁路宽轨改造工程完工,市中心京汉铁路的平交道口,人流和车流迅速增长,交通拥堵现象日益加重。平时一般列车通过,须关闭通行栏杆十五至二十分钟。为此,日伪当局决定在此修建行人天桥,以缓解市内交通压力,方便路人及时通过铁路,减少各种车辆拥堵时间。(见图2)


■图2:跨越京汉铁路的石家庄钢木天桥的西桥头(来源: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整理并公布的《华北交通写真》档案)。 

天桥建造工程由华北交通株式会社北京铁路局石家庄“出张所”工务段承担,建造工程施工,从1940年3月15日正式开始。到4月上旬,桥墩浇筑与天桥施工操作架基本搭建完成,组装天桥的钢架角铁和木板等建材基本到位。京汉铁路天桥是以角钢支架与木板组合的钢木桁架结构,架设天桥的施工主力,由拼装钢材角铁与铺设安装木板的两部分工人组成。经过2个半月的紧张架设施工,5月底实现了竣工。工程前后总计用工6万人次,工程费总计20万。1940年6月1日中午12时30分,在京汉铁路的平交道口处,隆重举行了钢木天桥的落成典礼。

图2照片是京汉铁路石家庄天桥的西桥头,拍摄时间在1940年冬季。摄影者是站在原正太铁路大石桥东桥头拍摄的,大石桥东桥头与京汉铁路天桥的西桥头之间,相距约七八十米。京汉铁路天桥下,正好有一列冒着白色蒸汽的火车由北向南驶过。由西向东准备过京汉铁路的行人络绎不绝,有的赶着马车,有的推着自行车,有的正在平交道口等待火车通过,有的行走在天桥上。被摄入镜头的除一个警察岗哨的遮阳伞,还有林立的电线杆,有的是电力线,有的是通信线。

钢木天桥是京汉铁路在石家庄唯一的一座天桥(见图3),它的建成为行人通过提供了便利,节省了等候时间,对车辆与行人分流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新中国建立后,由于这座天桥一直发挥着交通功能,所以,铁路部门曾对天桥进行过数次加固修缮。1987年在此修建地道桥时,拆除了这座钢木天桥。


■图3:在京汉路钢木天桥的西桥头上拍摄的原正太铁路大石桥(来源: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整理并公布的《华北交通写真》档案)。

图3照片是天桥西侧的大石桥,拍摄时间在1940年冬季。摄影者是站在京汉铁路钢木天桥的西桥头上,将大石桥尽收镜头。照片南侧的房屋建筑,是与大石桥隔路相望的吴公祠,大石桥南侧的道路已经修好,花池中还栽种了树木。

(作者系河北传媒学院传媒与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