跬步千里

跬步千里。

探索学说体系 研究思想特点——《孙中山思想研究》评介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对孙中山先生的思想研究,长期以来就是学术界一个重要课题。刘兴华、刘仁坤所著的《孙中山思想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是一部专门研究探索孙中山整个思想体系的学术著作。该书对孙中山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结构、内涵与地位及其历史与现实意义开展了全方位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孙中山思想研究》一书分列“国情篇”、“求索篇”、“民族篇”、“共和篇”、“民生篇”、“军事篇”、“外交篇”和“科学篇”、“教育篇”、“素质篇”以及“哲学篇”,作为孙中山思想体系的总体框架和基本结构,把孙中山思想体系的形成,前后不同时期的发展和科学内涵,以及时代、民族、特征等作为重点问题,开展了积极探索和认真研究。该书是近年出版的孙中山思想研究范围涉及面最丰富的著作之一,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孙中山思想研究》一书对几十年来的孙中山研究工作做了科学系统的总结,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敢于突破现状,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国内孙中山思想体系研究的空白。科学研究,贵在创新。以往国内外史学界对孙中山的研究,主要侧重在对其革命活动和思想的评价上,而该书重点是构建了孙中山思想体系,并从现代民本主义、民生史观、军事思想等多角度进行了系统研究,这在国内孙中山研究上目前尚属首次。孙中山思想体系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国家民族矛盾与社会阶级矛盾的环境的历史大背景下,在中西文化冲突与渗透中,摄取西方资产阶级早期革命思想资源的精心溶铸并优化整合而建立发展起来的带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体系。这是孙中山在革命实践中通过艰苦探索与理性思考,提出的适合近代中国社会需要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又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发展,并进一步作了理论升华而形成的革命民主义思想体系。应当承认,这是孙中山对中国民主革命和建设留下的一份最珍贵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研究并加以继承发扬的。《孙中山思想研究》一书作者从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生的光辉革命实践中,从他丰富多彩且亲身不凡的经历中,勾勒出孙中山从俄国十月革命和“国共合作”的崭新形势下,找到把革命推向胜利道路的经历。孙中山在“人民创造历史,改造旧世界、旧中国”的主观能动的积极作用下,毅然决然脱离了民主革命的旧轨及其模式,站到新的战略起点,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振兴中华”找到一块新的航标,拨正了革命航船的航向;揭示出孙中山革命民族主义思想体系的创立历程,全面勾划出关于近代中国民族、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学、教育、素质及哲学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时代特点;分析指出了孙中山以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相互渗透融合,作为创立思想体系的指导思想,所以,使本书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开放性、民族性等鲜明特色。

其次,是实事求是,系统缜密。《孙中山思想研究》一书以探索和评价孙中山整个思想体系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对孙中山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结构、内涵与地位及其历史和现实意义开展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从民主革命理论高度,科学地揭示出孙中山思想体系的总体架构和各个层面的时代内涵和历史定位。

《国情篇》通过孙中山对鸦片战争后中国沦入国际列强奴役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一重大变异表示了极大关切,阐述了孙中山的国情观。《求索篇》着重研究了孙中山在实践和理论上探索救国真理的光辉历程及其重大成果,并对对孙中山探索救国道路及其得失展开讨论,评述了孙中山取得的实践经验及理论成果。

《民族篇》分析了孙中山的民族革命思想从形成到完善的发展过程,指出孙中山的“反满”是为了推翻清政府这一帝国主义在华工具,是民族独立的反映;反帝则以收回关税自主权和治外法权和废除不平等条约为突破口;反封建则以反对袁世凯及北洋军阀为斗争对象。国共合作时,又提出“以俄为师”口号,主张建立国际反帝、反殖民主义联合阵线。根据孙中山民族主义理论,结合中国民族解放斗争的实际,对孙中山民族革命的重要思想做出全面系统的评述。

《共和篇》则以孙中山民权主义理论结合国际国内实际,对孙中山关于“民权”、“共和”建设的探索过程和方案做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和评述。

《民生篇》分析了孙中山“平均地权”以及一系列行政实施手段和改革封建土地制度途径,并提出“耕者有其田”的思想,作为“平均地权”的补充,接着提出“节制资本”主张。以孙中山民生主义理论为基础,结合他的经济思想,全面论述了孙中山关于改造农业落后国民经济体制、建立以现代化工业为基础的新国民经济体制的重要思想。

《军事篇》评述了孙中山的军事思想和武装斗争的历史经验,阐述了孙中山从中国国情和社会现实出发所确定的关于反帝、反封建军事斗争的战略、策略以及军人素质建设等一系列重要军事思想。

《外交篇》从历史实际出发,对孙中山处理中外关系上的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特别对孙中山打破“远交近攻”、“以夷制夷”的传统观念,确立起通过外交途径处理中外关系、争取外援的外交思想以及他的外交活动,从民间外交开始,延伸到政府外交等做了相应评述。

《科学篇》对孙中山在经济建设与生态平衡所提出的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孙中山在科学与养生、科学与启蒙等问题及其取得的积极成果也做了认真探索,并对他为人们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价值观做出有益贡献方面做了客观评价。

《教育篇》对孙中山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和教学内容、方法等都做了研究。而且,针对孙中山把文化科学知识传授和思想品德教育与劳动教育,纳入教育计划,对青年一代的提高综合素质的要求同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结合起来,为培养和造就国家现代化建设各方面所需人才的新教育思想,做了较为全面地介绍和评价。

《素质篇》论述了孙中山对改善和塑造国民素质进行的理性思考,确定了从整体上改造国民素质的战略思想,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对“人”的全面素质塑造问题提出一套崭新的思想和方案。《哲学篇》指出,“民生史观”是孙中山最具时代特色的经济史观,他能够把人类“生存状态”和“生活世界”作为哲学研究对象,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大创新。从社会经济视角对孙中山的民生史观的内涵及其历史地位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作者以历史事实为基础,大量引用孙中山原著及相关资料,客观地分析了孙中山对近代中国社会和国情的理解,对其思想体系中涵盖的关于民族、共和、民生和军事、外交、科学、教育、国民素质等多个角度和侧面,涉及到的重大历史和现实问题,尽最大可能地竭力做出全面探索和科学评价。所以,本书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精神立论,具有资料翔实,论述深刻,结论客观的突出特点。

再次,该书不仅具有较强学术价值,而且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孙中山革命民主主义思想是一个开放性的、博大的思想体系。它不仅涵摄了丰富多彩的时代内容,揭示出近代中国社会存在的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中西文化冲突以及先进与落后、守旧与创新等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科学、教育思想的诸多矛盾与斗争;同时也反映了孙中山带领中国人民奋发图强和艰苦的战斗历程,并从中展现出其特有的政治智慧、革命胆识和思想魅力。

《孙中山思想研究》一书深入研究孙中山的民权观、民生史观、发展边疆经济的思想、教育思想、改造国民性的主张,不仅有助于全面、准确评价孙中山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实践性和现实性的内在联结及其因果关系,便构成其思想体系的又一特色。

《孙中山思想研究》一书是近代史学界、学术界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学术价值。构建孙中山思想体系的重大理论价值,在于它以丰富多彩的探索救国真理的科学内涵,为后人提供了继续深入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思想资源。深入开发这个资源将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研究孙中山思想体系的学术价值,主要在于从贯彻“双百方针”,繁荣学术的大好形势下,促进研究者进行新的思考和新的探索,因而有助于推进孙中山思想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开创出研究的新局面。

学术的进步与繁荣,是靠一代又一代的学人的艰苦努力来支撑和传递的。应当说《孙中山思想研究》一书,既是踏着学术前人的足迹前进而取得的一项研究成果,亦是作者发扬了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研究精神,历经二十年磨一剑,甚至付出毕生的努力才取得。作者在长期从事孙中山研究基础上,从各项问题的具体研究工作,上升到对孙中山思想体系的整体研究,经过了近二十年的系统研究,广泛搜集历史资料和研究信息,在数次国内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向学者专家征求意见,前后经历了无数个酷暑寒冬,五易其稿,最终完成研究规划,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然而,正如该书的后记所说,这是研究孙中山革命民主思想体系的初步尝试,“孙中山思想的确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我们探索到的只是其中的一角,还有丰富思想资源有待学术界的开发”。(2008年5月初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