跬步千里

跬步千里。

清朝的皇位继承与皇储制度

清朝的皇位继承一直遵守着血缘关系继承的传统,但皇子继承无并固定的规则。清朝皇位更迭的方式系前帝驾崩再由后帝继承,只有乾隆帝一人在生前退位,自为太上皇帝。清朝的皇储不一定以长子为主。晚清同治、光绪皇帝均无子,皆由皇太后从皇族近亲之中选立。清朝在皇位继承制上有过重大变化,即在沿袭历代封建王朝的皇储制度基础上,创新出一种密诏封藏的建储制度。

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生前均未指定继承人。皇太极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母为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福临为皇太极第九子,为孝庄后所生。1644年清入关后,福临被立为帝,是为清世祖,年号顺治。顺治皇帝效仿历代帝王的建储之制,立玄烨为皇太子。顺治帝死后,玄烨即位,是为康熙皇帝。康熙帝在位时,立嫡子胤礽为皇太子,并举行了册立皇太子的仪式,后因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曾一度废其太子地位。然而,此举却招致诸皇子觊觎储位,他们私结党羽,争斗甚剧,康熙帝不得已又复立胤礽皇太子。胤礽复立后,专擅威权依然如故,康熙只好再度将皇太子废弃,并加以禁锢。建储之事被搁置起来了,形成太子虚位。此后围绕太子废立而展开的党争非但没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康熙帝死后,皇四子胤禛借助隆科多和年羹尧的辅佐,登上皇位,是为雍正皇帝。鉴于康熙年间出现的太子纷争,雍正皇帝深切地认识到,生前不立皇太子对国家统治的稳定是极为不利的,但生前确立皇太子亦有弊病,这就是很容易使皇子变得骄矜,导致左右逢迎,奸宄谗构。于是,雍正帝经过反复考虑,终于设计出了一种新的储君方式——秘密建储,并且作为新方式的第一个执行者。

    所谓“秘密建储”,即不公开宣布谁为皇位继承人,由皇帝生前将选定的继承人名字亲笔写好,密藏于匣内,将密匣置于乾清宫正中的“正大光明”匾额之后。此外,再写一道密旨藏在身边,皇帝死后由大臣们打开密匣中之密旨,勘对验看,拥立皇帝生前秘密写定的继承人即位。这种皇位继承法为清朝之新创,既遏制了皇太子即位前骄横,又避免了皇帝死后诸位阿哥之间争夺皇位的斗争。从此,秘密建储成了清朝家法。以后的乾隆、嘉庆、道光诸帝均采用这一方法,预选了皇位继承人。咸丰帝在热河病亡,他在临终前召集王公大臣传下朱谕,下诏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再往后,因同治、光绪二帝无子,故此谈不上什么立储之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