跬步千里

跬步千里。

公共关系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与技巧

(一)文体格式

在文体格式上,要符合调查报告的规范。社会环境、组织形象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反映在客观的叙述和说明中,一般不必过多的加以辨析和论证,调查报告在文体上与议论文有别,公共关系调查报告的真正价值在于如实地将客观情况反映出来,以事实说话。

(二)语言风格

公共关系调查报告的语言要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文风质朴。语言通俗易于被人接受,但是通俗易懂并不是追求平淡无味,不要生动活泼。要避免泛泛空谈,可说可不说的话,坚决不费笔墨。遣词造句要恰当,有分寸感,特别是报告中对事物的描述或性质评价,不要使用模棱两可或比较含糊的词语,如“也许”、“大概”、“可能”等。在使用表示程度、强度的副词和形容词时,应仔细注意分寸差异,例如,“较大改变”、“明显改变”、“显著改变”、“极大改变”和“有所反应”、“有一些反映”、“有反映”、“较大反应”、“反应强烈”。为了体现报告文字的简洁明白和增加语言的精确度,应尽量少用修饰性词语,报告中的有些说明和叙述可以利用表格、图示来表达,这样不仅避免了文字上的累赘,更便于读者一目了然。

(三)逻辑条理

在调查报告中,特定概念应有定义,不要使用生僻、不易理解的概念。进行推理时要讲究逻辑性,判断、结论要在拿出充分材料证据的前提下做出,不做无根据的判断结论。调查内容要写清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产生的影响、后果。可以按时间顺序写,也可以按问题性质从不同侧面来写,结论要对事实进行分析,阐明结论性的意见或建议。

(四)数字使用

利用大量有力数据是公共关系调查报告的突出特征,精确的数字和科学设计的统计图表能够直观地反映出事物的发展变化,可以大大增强报告结论的准确性以及提高读者对报告的信赖程度。但是,也不能任意堆砌数字,必须讲究使用技巧。运用图表、数字不在于多,而在于恰到好处,用得巧和精。关于数字的运用问题,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避免出现陈述数字的文字化现象。大段或整段的数字会使读者淹没在数字里,产生枯燥感。例如:

“石家庄地区报刊媒体的知名度排名如下:《燕赵都市报》提及次数81,排名1;《燕赵晚报》提及次数59,排名2;《体坛周报》提及次数42,排名3;《足球》提及次数39,排名4;《都市报》提及次数37,排名5;《参考消息》提及次数28,排名6;《声屏之友》提及次数25,排名7;《读者》提及次数24,排名8;《北京青年报》提及次数20,排名9;《生活早报》提及次数19,排名10;《电脑报》提及次数14,排名11;《环球时报》提及次数13,排名12;《计算机世界》提及次数13,排名12;《青年文摘》提及次数12排名14;《南方周末》提及次数11,排名15;《女友》提及次数10,排名16;《精品购物指南》提及次数9,排名17;《知音》提及次数8,排名18;《法制报》提及次数6,排名19;《少男少女》提及次数5,排名20。”

从上可见,叙述报刊媒体调查时被提及次数和排名顺序数字较多,如果将它制成一个表格,就一目了然,读者阅读会很方便。 

第二,在报告中运用数字,可以使用一些技巧。可以针对表达需要,将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再加工或再换算,让数据的表现力进一步扩大,令读者感到易懂、生动,从而使数字的概念在报告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首先,可以“以大化小”。有些数字过大,可以改写换为较小的数字表达式。比如,“共有45000095650054吨”,换算为45万亿吨。“几年来培养出了大专毕业生267492人”,换算为“每年培养出大专毕业生26.7万人”。其次,“以小见大”。有的具体数字比较小,难以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按照整体比例推算,数字就非常大了,这种数字推算表达法,能使读者看到报告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比如,“该公路收费站对过往的大、小车辆每次收费10-20元,由此推算,每年下来该站的非法收费就达2400万元。”

第三,要按照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出版局、国家标准局、国家计量局、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等公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在公共关系调查报告中正确使用数字。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公元前8世纪;1986年10月1日4时3刻。

记数与计量(包括正负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比、约数等)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41302-125;1/16;4.5倍;34%;3:1;12.5平方米;-17?C;60多万公斤。


评论

热度(1)